近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4所985高校率先公布了各自在招生中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自2017年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在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春季招生、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以构建高等学校科学选才制度,增加学生选择权,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究竟考察什么?
2014年,上海市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那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究竟要考察学生什么?
总体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考察内容主要包括:
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
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包括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
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
学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特长和学习兴趣等。
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等。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体验经历,创新与实践活动成果/作品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校官方提及的重点参考信息:
复旦大学
结合复旦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参考信息如下:
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情况;
社会实践情况;
在党团、班集体等组织里参与活动的情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基本型课程成绩;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修习情况;
参与调查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性课题报告情况;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情况;
参与文艺、体育活动情况。
同济大学
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内容如下:
独立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依据研究性学习经历与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信息;
专业兴趣和学科特长---主要参考学生学科类、科技类等市级及以上奖励(证书),自我介绍及其附件等信息;
学习能力---主要参考高中前五个学期的基础型课程成绩(含百分位成绩);自主选修学习情况等信息;
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主要依据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等信息;
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主要参考学生艺术活动和体育(比赛)等市级及以上奖励(证书)及个人作品等信息;
华东师范大学
学校将根据招生政策的目的和要求,及是否符合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考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如下有关内容:
学生本人的自我介绍及对未来职业或专业兴趣情况;
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
在学校的学科成绩以及学科成绩的校内排位情况;
参与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情况;
个人有关学科类、科技活动及体育、艺术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证书)、创造发明专利获得情况等;
参与中学特色指标评价情况。
通过三所高校官方对考察内容的明确说明,不难看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志愿服务等越来越受重视程度,而这些信息也是单凭考试成绩所不能反映的。可见,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校招生的侧重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破除“唯分数论”是新高考的基本原则之一。3+3模式的新高考的指挥棒下,国内高校招生体制距离美国还差多远?
“未来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能做不同行业人材的优秀学生一定不是只会读书。就是看成绩,也要看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一成绩的、效率如何、过程中获得的帮助状况等。201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中国大陆录取了近20名新生,他们都不算“学霸”却有十分明显的共同点:比较独立、有思想、有礼貌、参与各种国际性的交流活动,拥有多方面卓越的能力。”
美国顶级大学在其招生评价中对学习成绩要求的范围划大。除了学习成绩外,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关键看艺术、体育、公益服务等能反映学生综合素养状况的“第三项”。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例,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关心,为社区或周围世界带来的改变,是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特别是顶级大学都默认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招生标准。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公益活动的比例是47%,而前20的大学则有超过70%的被录取学生曾有创立、运营或参加过公益组织或活动的经历。在志愿活动中,招生官会特别注重学生在收获的的经验和心得,对学生的整体进行评定。
当然,对比美国的招生体制,中国想要改变“一刀切”式的录取模式,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说明国内高校正在努力改变,扭转单纯依靠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增强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无论留学与否,公益服务、独立探究、创新实践于一身必将获得高校青睐!
高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出台后,想要获得高校青睐,无论你选择国内就读还是海外留学,现在就要马上行动起来了。因为,面对日益迅速变化的世界,教育要能够培养更加灵活多样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可迁移能力”“21世纪能力”或“非认知技能”,包括交流、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学生的成长要求都不再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简单。
“所谓“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定不是那些听话、安静、记忆力强、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而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和质疑,喜欢与他人讨论和分享,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能够坚持,善于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对学生至关重要。”
当然,要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获得认识世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应更多来源于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校外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worldshaper项目长期致力于发展青少年研究性学习,为有志于改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有志于技术与商业创新的优秀中学生提供“从0到1”完整创新课题指导,以及相关的学术基础提升、海内外实验室交流实习、学术论文指导、海内外科技节及竞赛辅导,发现并培养未来领袖的创新思维,而这也与高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和美国大学招生标准所透露的学生培养理念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