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放学的路上,小朋友们经常喜欢和小伙伴玩一项有意思的游戏——打水漂,比比看谁的石头漂得远、漂的次数多。小小的石头在水面上飞奔,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然而这样的小游戏背后却有着神奇的科学原理。
关于打水漂,这里还有一个温情的故事。法国有位博士一天和八岁的儿子出去散步。看见河边两个人在玩打水漂,儿子问他,怎样打水漂可以打得更远呢?像千千万万回答儿子问题的父亲一样,他将自己在小时候就精通的打水漂游戏亲身示范给儿子。
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Kurt Steiner打水漂记录是88次,而打水漂掠过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保持者Dougie Isaacs划出了121.8米的距离。美国从1968年开始,每年都要举办世界打水漂锦标赛,可见外国人对这项休闲运动的痴迷程度。
在2014《自然》(Nature)上,甚至有这样一篇关于研究打水漂的研究,之后还有其他科学家陆陆续续的研究。最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决定石头能弹多少次主要包括4个参数:初速度(就是石头丢出去时的速度)、转速、入水时石头和水面的夹角,以及石头材质。
◼ 初速度
根据相关的动能公式E=1/2mv²,我们知道,同一块石头,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即使在碰撞水面的过程中会损失一定的能量,相同情况下,初始平动动能大的,飞得更远。
◼ 转速
石头飞出手时,最好可以自带旋转,这样可以让石头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其中主要是利用了陀螺仪的原理。较大的自转速度可以使石子在撞击水面使保持姿势不变。也就是说,只要你让它旋转,它就会给你跳跃不停歇。
◼ 角度
科学家使用高速视频照相机等设备不断研究,不断试验,最后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头首次接触水与水面成20度角时,水漂效果最为完美。因为在这个角度入水时石头和水面的撞击时间最短,损失的能量最少。
◼ 材质
根据研究,要想水漂打得好,石头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扁圆盘状才是最佳,扔起来秒变飞盘。据说伊利湖边的石头最适合打水漂,狂热爱好者每次都去捡几百块石头回来练习。
如果掌握以上四点,充分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那你基本上是打遍水漂界无敌手,赢到没朋友。
而“打水漂”的应用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在犯罪现场往往需要察看血溅痕迹,方程式可以计算出血液在地面上是如何弹起并飞溅出去的,就好像石头在水面上弹跳一样。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刑侦专家确定撞击的力量,明确犯罪行为究竟是故意的还是意外事件,甚至还可以判断罪犯所使用的武器。
“打水漂”甚至还有助于研究行星间运动,如一颗流星撞击行星并弹跳的过程。根据撞击所形成的陨坑形状,科学家可以判断流星的年龄。
简单的休闲小游戏,背后隐藏着不凡的科学原理。将生活实际与科学原理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数学建模功不可没!
思铺学院·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俱乐部,对接国内外权威数学建模竞赛,研发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提升攀登国际权威数学建模竞赛巅峰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