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快递柜收费引起众怒,竟是因为不懂“心理账户”?

时间:2020-05-18 相关资料下载



自从4月30日宣布超时收费以来,丰巢快递柜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丰巢、物业、快递员、消费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各方的互动和回应,让这一事件成为了业内人士和专家关注的活案例。


最近几天,丰巢快递柜可算是热搜常客了。#丰巢快递柜超12小时将收费#、#丰巢公开致信用户#、#成都小区开始暂停使用蜂巢#……每天都有新的热搜话题上榜,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


丰巢、物业、快递员、消费者四者之间的博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先来捋一下这件事从发生到发酵的过程 ↓


4月30日:丰巢宣布非会员用户超过12小时开始收费,超时后每12小时收费0.5元,3元封顶(付费会员享受超时收件服务)。


5月6日:
杭州东新园小区因不满超时收费,其业委会强制断电丰巢柜机,第一次对抗议丰巢收费的抗议爆发。


5月9日:
消费者的愤怒开始在小区和城市之间蔓延,上海有近50个小区对丰巢说“不”。其后,丰巢发布致用户公开信,解释政策初衷,也表明不会改变12小时超时收费的规定。


5月10日:
上海因丰巢超时收费而停用的小区中环花苑发出致丰巢的公开信,逐一驳斥丰巢的收费解释,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超过70个小区抵制丰巢。


5月12日:
上海超100个小区停用丰巢后,有部分小区物业自费3万购买快递柜。


长期以来,送货上门是快递行业的基本要求,但快递柜的出现改变了行业末端生态。而这次面向用户收费,丰巢解释是为了提升周转率,但并未让用户信服,尤其是在前期以免费的姿态进驻社区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收费,给人以过河拆桥的观感。



在公众讨论中,不少专家学者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维度,围绕丰巢收费的正当性展开争辩。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更看重用户旅程,从免费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最终都要走这一步。但这次丰巢的做法明显是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所以导致事件一直发酵。

因为从消费行为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免费定价跟收费定价存在本质区别,与收费多少影响并不大。对于免费产品,人们大多持无所谓态度,可以随意处理;但是一旦变成收费,马上会放入到另外一个心理账户中,考虑的问题会完全不一样。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最先研究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萨勒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后果。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人们是如何操纵和管理心理账户,这些经济交易在人们心里是如何评估和被体验的呢?

萨勒认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选择的损失、获益进行估价,称之为“得与失的构架”。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

钱本身是没有属性的,是每个人的“心理账户”把钱做了区别对待,它导航着人们的消费决策。而冷静思考一下,有时非理性的消费,对通盘管理资产是不利的,辛苦赚来的钱也应好好打理;靠运气得来的钱也不能挥霍,应统筹规划。

此次突发疫情,很多人、很多企业在财务上都出现困境,一方面,检验我们过往财务规划的抗风险性与合理性,影射出问题提醒我们重视并调整优化;另一方面,为企业创造巧用、善用“心理账户”的机会,获得新商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了解并学会利用心理账户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企业来说,捕捉客户的消费预期和态度,以此有效调整客户心理账户的导向、增加心理账户的布局,可以促进各类消费行为的增长。

对于个人来说,要想资产合理规划、生活质量上升,就要从心理账户下手,对待各类心理账户要一视同仁、避免消费失衡;调节心理账户预算、避免资金损失;控制好心理账户数量、避免非理性消费。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明白其背后的原理,我们就可以筛选出信息的关键点,梳理心情,保持身心健康。

思铺学院准备了丰富的心理学相关项目,包括短期营地、科研课题,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咨询相关老师。



相关资料下载
暂无资料
热门推荐 /Popular recommenda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