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外出吃饭、网上购物、旅游......到底是什么心理因素在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呢?商家的各种打折抽奖活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如何呢?
年中大促“6·18”来临,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促销活动花样百出、铺天盖地,你是不是已经一边摸钱包一边决心抗拒一边按捺不住了呢?
有人说,拆快递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开箱的过程比使用更享受;也有人说,买完就后悔,也不喜欢挑东西时的纠结。
到底什么样的购买才能带来幸福感?购买的行为在生活中又有了什么转变呢?如果每次都被商家的促销所攻陷,事后又总是后悔自己好像是中了商家的大招,那么,这样的你就需要学点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和这些深谙顾客心理的商家过招并致胜。
01
禀赋效应经历过多场大促,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购物节的预售时间越来越长了?不少商家早早就开始推广,为了刺激你把产品放进购物车,有的品牌还会对“早起的鸟儿”附赠额外礼品或抵扣。
“先存着,不一定买”,你是不是总是这么安慰自己?不要心存侥幸,放进购物车的大部分东西,你最后都会买单,这就是“趋利避害”的天性。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教授,提出了“禀赋效应”。大致是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某样东西,那么对这件东西价值的评估,要比没拥有的时候大得多。
02
炫耀性消费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产生了越来越多新的欲望。除了物质上的追求,也注重起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现象: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多指人们通过购买名牌手表、汽车等物品来显示自己的财富等,多出现于物质性购买阶段。
炫耀性消费大多都是冲动消费,在大促期间各种品牌、各种商品的狂轰乱炸都会让人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很难做到理性消费。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留出时间考虑,减少因虚荣心或缺乏主见而引起的消费。不要立刻下单购买,要认真思考这件物品对我真的有用吗?有用的话那么它的性价比高吗?
03
预期后悔式购买“优惠只限今天,过后恢复原价”、“限量款销售,先到先得,手慢无”,在浏览电商店铺的时候,这样的提示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这种商家营造出来的易逝感和稀缺感,很可能会让你进入“预期后悔”的心理状态。什么叫“预期后悔”?直白讲就是: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我真正想做,而是担心我不做会后悔。
在6·18的背景下可以套用为:“我买这些东西,是担心如果我不买,错过了就会后悔,以后买可能会更贵,那不就吃亏了?”
不断劝自己抢购逻辑就是:“今天不买这块表,等于损失了5千块。” “折扣减免的价格,等于不要钱。”
清楚这种“预期后悔式购买”的存在,就要在付款之前,认认真真问自己:我到底是不是需要这件东西,还是仅仅因为这份优惠太诱人?
古往今来,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一直都存在,而输赢则是看消费者在商家布置的心理战术中如何抉择。
很多人在年末的时候看到支付宝或者微信年度账单的时候都会大吃一惊:原来我这么有钱!看看购物记录,就会发现我们花了很多的“冤枉”钱,买了很多用了一两次就闲置的东西。
这样的你,就需要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让自己免于被“套路”;而对于商家而言,同样需要深入了解用户体验和心理学知识,与消费者展开博弈。
工业心理与用户体验科研训练营,内容涵盖现代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解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用户体验设计和评估、产生产品原型、影响用户行为等,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用户心理和产品体验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产品原型的产生过程。
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多阶段用户体验项目学术报告,采用访谈、检查方法和用户测试,以及构思、设计和原型方法,从头开始设计产品,从而获得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用户心理研究和体验设计的经验,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