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使信息技术融入社会,深入群体,达到广泛应用的技术门槛。在现代和未来的社会里,只要有人利用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社会活动,人机交互都是永恒的主题。
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清华-中国工程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编写的《人工智能之人机交互》报告于近日发布。
在报告中,研究者以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在梳理了其概念定义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技术的发展情况、领域专家现状和应用领域,列举了必读论文,并探讨了人机交互未来发展趋势。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交互的信息也由精确的输入输出信息变成非精确的输入输出信息。
触摸式交互
触摸交互目前应用非常广泛,随着触摸屏手机、触摸屏电脑、触摸屏相机、触摸屏电子广告牌等等触摸屏发明创新的广泛应用与发展,触摸屏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真的是到了可以“触摸”的程度。而触摸屏,由于其便捷、简单、自然、节省空间、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了时下最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来源。
语音交互
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不可否认,语音识别是未来人机交互被看好的的交互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当下的各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对话的方式发出命令产生交互是最高效可行的。
体感技术
体感技术也可称之为动作识别,亦称作手势识别技术。一提到体感技术,很多人都会觉得未来感十足,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再现。但这一概念在游戏领域早有涉及,全球三大游戏厂商均推出过自己的体感控制器,如微软和索尼推出的体感辅助设备Kinect和PSMove,任天堂的Wii则一直是以体感进行控制的游戏机。
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 AR,简单的说,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脑机交互
脑机接口(脑机交互),常被简称为BCI。它是指通过在人脑神经与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实现神经系统和外部设备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用意念控制机器。它意味着,人与机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输入,以及近几年兴起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之外,还可以直接通过大脑向机器发指令。
人工智能大会的“双马对话”上,马斯克反复提及他的脑机接口项目Neuralink,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脑后插管。他表示,Neuralink提供了一个人机交互的快速通道,使得信息能随时被上载。
无声识别技术
无声语音识别即通过默读识别,使用者不需要发出声音,系统就可以将喉部声带动作发出的电信号转换成语音,从而破译人想说的话,但该技术目前尚处于初级研发阶段。
眼动追踪、人脸表情识别、脑电波操控都可以划归到无声识别技术里来。在嘈杂喧闹的环境里、水下或者太空中,无声语音识别是一种有效地输入手段,有朝一日可被飞行员、救火队员、特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所运用。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下一个革命性人机交互方式可能更多的是融合多种常用交互方式,主动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场景驱动的主动式人机交互将会成为主要的趋势。
物联网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其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环境传感器、气体感应器),利用射频识别、无线通信 等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人机交互+物联网,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人机交互与物联网工程科研训练营,在高校导师的线上指导下,构建一个微型物联网智慧社区,掌握智能控制器、 环境传感器、电子执行器等完整系统的设计搭建,并进一步通过网络云(阿里云、 EZIOT等)接收和处理数据,最后提交一篇文献综述或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