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样说到,人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他的思想、行为或多或少会被他人或社会所影响。而且人不是完全客观的,会倾向于积极地描述和评价自己,做出带有自利色彩的判断。
▪ 为什么嘴上说不做,但到了最后行为往往与最初的心态截然相反?
▪ 为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围观的人多,愿意上去帮忙的少?
▪ 为什么心里想着发生的事情会一点点发生?
我们总会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遇到一些神奇的现象,可以用心理学的某些定律去解释那些不思考不会发现的现象,比如跟风抢购、一见钟情、念念不忘等。
|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效应”。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群体观点的影响足以动摇任何抱怀疑态度的人。
现在,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网红店门口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在网上买东西会通过销量排序选择商品,可以说,这都是“羊群效应”的体现。
|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A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A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B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这样更容易获得帮助。
|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
| 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就是指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也可引申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有那么多人会对初恋念念不忘。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 出丑效应
出丑效应,又称“仰巴脚效应”或“犯错误效应”,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
最讨人喜欢的人往往是精明之中带些小缺点的人。
一位着名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位着名心理学教授曾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送给被试者:录像1中受访谈的成功人士在所从事的领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谈吐不凡,眼神坚定,表现地非常得体、自信,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录像2中的成功人士相比1,略微羞涩,谈起自己的事业时紧张到打翻了桌上的咖啡;录像3访问了一个普通人,他没什么太大的成就,不算紧张,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发言;录像4的普通人表现得非常紧张,他同2号一样打翻了咖啡。
当教授要求被试者从4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结果最不讨大家喜欢的是4号,而打翻咖啡的2号获得了95%的支持。
人一定要懂一点心理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戴维·迈尔斯所说,一旦思维得到扩展,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那个狭小的领域了。
作为社会人,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一定避免不了跟人打交道。学点心理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清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背后的缘由。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你看透你自己。
这个国庆,科研训练营心理学方向两大营地,工业心理与用户体验、心理学与幸福生活,将心理学 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盛宴;以坚实的科学性和温暖的人性为出发点,启发学员对生活中的商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