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疫苗可激发人体的适应性免疫以产生特异性抗体,为预防未来的感染提供长期保护。就像在许多国家与地区,人们都期盼新冠疫苗能够尽快上市,让人们对病毒产生免疫力。
不同疫苗的保护效果有长有短。一些疫苗只需注射一次,就可终生管用;而另一些疫苗在注射后,只能提供短暂的保护。
近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等机构的论文。研究人员对志愿者在流感季节中接种流感疫苗前、接种后一个月和接种一年后,体内骨髓样本中的特异性骨髓浆细胞(BMPCs)进行了追踪。
该研究发现,疫苗接种确实刺激了流感特异性BMPCs的生成,这些细胞的数目会在接种后1个月增加。但大多数新近形成的BMPCs会很快消失,并在1年之内回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此外,也有少数BMPCs确实可以持续1年以上,这也为下一代疫苗如何延长有效期提供了线索。
01
关于流感疫苗有效期的研究
研究人员们设计了一项实验,招募了53名20-45岁的志愿者。实验里,这些志愿者会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前后数周或数月,为科学家们提供骨髓和血液样本。此外,他们还获取了部分受试者接种流感疫苗一年后的骨髓样本用来验证流感疫苗对BMPC的长期影响。
研究人员使用ELISpot试验量化流感特异性BMPC,流感特异性IgG+BMPC的百分比与血液流感特异性IgG滴度显著相关。这些数据表明BMPC对流感所致的体液免疫具有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在接种流感疫苗的4周后,血液里就观察到了对流感病毒特异的骨髓浆细胞。然而在一年后,这些新产生的细胞就都消失了。相应的,那些新产生的抗体虽然在接种1个月后开始增加,却也会在1年后开始减少。相反,那些并非由疫苗带来的抗体,则在一年期间保持水平相对稳定。
02
为何人类易患疾病
在经过新冠、流感、霍乱等等疾病的侵袭,我们或许会有过这样的感慨,人类的身体为何如此脆弱?而且有一些疾病似乎格外针对人类,其他灵长类动物和哺乳动物很难患上这些疾病,这些病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的特殊病。
科学家在仔细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造成这些疾病的病原体都会利用相同的途径入侵人体,其中有一个糖分子——唾液酸成了病原体入侵的关键。
唾液酸是9-碳单糖的衍生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身体的细胞外表面分布着数亿个唾液酸分子,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和猿类的唾液酸并不一样。
病理学家Nissi Varki分析了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结果显示,在60万年前,包括现代智人在内,这3个人类物种的祖先的免疫细胞发生了一次爆发性演化事件,这个时期的人产生了一些基因突变,用于抵抗当时能够利用唾液酸进入人体的病原体,疟原虫。
也正是这个变化让我们的祖先获得了更强的抵御疟疾能力,只不过,这个变化却让现代人背上了更“脆弱”的身体。
就像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感染之前需要经过两个关键步骤,首先是识别唾液酸,寻找适合的结合位点;下一步再与高亲和力的蛋白结合,打开进入细胞的通道。已经有文献显示,新冠病毒与ACE2结合之前,需要先与唾液酸结合。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写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进化让人类获得了更强的抗疟能力,也让人类承担了更易患病的风险。但人类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本源及奥秘,不断研发针对疾病的药物、预防疾病发生的疫苗。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 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 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除了包括传统化工制造(如石油精炼,金属材料,塑料合成,食品加工和催化制造等),现代化工还囊括了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以及相关的纳米技术。
其中生物制药是现代化工的一个重要方向,其通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进行药品的开发与制造。
生物与制药工程科研训练营,同学们将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 的基础上,还将使用各类先进分析仪器完成实验,获取关键数据,完成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