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新冠康复患者可再次被感染

时间:2020-08-27 相关资料下载



2020年的8月都快要结束了,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没有停止,最近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出现了第二波疫情,更值得让人警惕的是:科学家发现第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人们可以再次感染引起COVID-19。


昨日,一则关于新冠病毒康复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席卷了朋友圈,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据报道,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表示,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该团队还指出,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认为,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生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就在港大报告这例二次感染病例之后,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和比利时也各出现了一名二次感染患者,其中荷兰患者是一位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而比利时患者目前有轻度症状。





早前有专家预测,新冠病毒的抗体可能不会使感染者终生免疫。病毒在体内的感染过程,会通过表达多种非结构蛋白以完成自身转录复制,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亦会激发人体通过干扰素等非特异性免疫途径,及抗体、T细胞等特异性免疫途径抵抗病毒感染。

宿主与病毒的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既受双方生存和进化策略影响,也受具体的感染剂量、宿主身体状况、医疗条件等影响。在自然感染条件下,人体产生的抗体能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抗体的保护期到底是多久暂不确定,就目前来看,可能是四个月或更短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新冠病毒的自然感染,不能使患者长期保有免疫力呢?

在近期的《细胞》上,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最新发现:新冠肺炎感染后继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影响人体记忆B细胞的产生,从而使患者难以维持对新冠病毒的长期免疫!

这项研究发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结和脾脏内,明显缺少记忆B细胞产生所必需的结构——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也缺少能够表达转录因子BCL-6,帮助生发中心形成的一类滤泡辅助性T细胞。


以上的发现和研究,都表明新冠疫情可能不会马上结束,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将会持续进行。

“再感染”的发现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疫苗研发及药物开发,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科研人才参与生物研究、研发对抗病毒的药物及疫苗。




国庆生物与制药工程科研训练营,将带大家走近化学工程及生物制药。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 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 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除了包括传统化工制造(如石油精炼,金属材料,塑料合成,食品加工和催化制造等),现代化工还囊括了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以及相关的纳米技术。


其中生物制药是现代化工的一个重要方向,其通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 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进行药品的开发与制造。


同学们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将使用各类先进分析仪器完成实验,获取关键数据,完成学术报告。



相关资料下载
暂无资料
热门推荐 /Popular recommenda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