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时爽,一直消费一直爽。心情好要买买买,心情差也要买买买,总之,一言不合就是买它!
当你沉迷于购物的快乐时,却不知你已经甘心情愿地踏入了商家设计的消费陷阱。商家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消费陷阱,促进了消费者购买的速度。
| 心理账户误区
为什么女生在衣服、化妆品上总是忍不住买买买,就算价格昂贵也是毫不犹豫剁手,却对某些商家几毛钱的东西还挑三拣四?
为什么男生对游戏、电子产品喜欢就买,但是身上的衣服穿了两三年却不舍得买上一件新的?
这是因为人们对不同的收入会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如同每个人拥有多个账户,如工资账户,投资账户,消费账户一样。心理账户是指我们会将金钱的来源以及金钱的花费进行心理分类,将金钱放在相对应的心理账户。
举个例子,洗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个广告除了洗脑,还抓住了儿女孝顺的心理,脑白金被暗示成了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代表,为了这份孝心,再贵儿女们也愿意在上面消费。
○ 避坑方法:不要人为地给收入贴标签,对不同来源、数量的财富一视同仁,花工资时不必太紧张,工资外的收入也不要大手大脚。
| 心理沉没成本
15天免费退还,7天无理由退货,这些商家给予的保障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但是大部分人却不清楚,网络购物中,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选择7天无理由退货的消费者占比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买到了不太合适的商品时,如果价格不贵,可能都会将其闲置也懒得退货。
而这些所谓的无理由退货,却给予了消费者心理很大的保障和支撑,而这几个字却能让消费者的决策速度提高50%以上!
○ 避坑方法:做决策时你应该只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收益和成本,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 损失规避效应
同样一件物品,两个不同的标价方式:第一种,88元包邮;第二种,80元,邮费8元。虽然总价格一样,但第一种会让我们的消费体验更好。
损失规避是指人们同时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损失了,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
运用损失规避原则可增加人们对免费产品的后续增值服务的使用。比如:一段时间内免费开放产品的特定功能,到后期,顾客已经对该功能产生依赖,最终只能通过付费来享受这个功能;开美容店,先邀请客户1元体验,如果客户体验满意,则推荐客户办卡。
○ 避坑方法:你需要明白,这件东西买回去你很可能就不会再退换了,所以下决定前要三思。而如果已经买到手,不妨想一想损失规避的心理陷阱,不要把它当做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合适就趁早退掉。
购物消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商家会设置各种消费心理陷阱,引导我们快速决策购买商品。
除了以上三个,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还有更多消费心理陷阱,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购买以后却常常后悔。了解消费背后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产品设计的原理,让自己更加理性消费。
工业心理与用户体验科研训练营,内容涵盖现代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解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用户体验设计和评估、产生产品原型、影响用户行为等,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用户心理和产品体验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产品原型的产生过程。
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多阶段用户体验项目学术报告, 采用访谈、检查方法和用户测试,以及构思、设计和原型方法,从头开始设计产品,从而获得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用户心理研究和体验设计的经验,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