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心理治疗学派都在这里了 | 看电影懂心理

时间:2020-11-18 相关资料下载
|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是技术和系统发展的历史,心理学系统,指的是各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学流派,而不同的流派背后,都有其世界观。世界观的不同,造就了心理学技法(可以理解为心理学治疗方向)的不同。


目前学术界,心理学治疗学派众多,主流的都有哪些呢?我们一一来讲述。

古典精神分析
性与攻击,是生命的两大驱力

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大多不太喜欢弗罗伊德,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例如:

* 你那天之所以「迟到」,是因为你不想要变成第一个到,却又要等大家的人,晚到,其实是一种童年被母亲丢下的恐惧。

* 你那天之所以「早到」,是因为你想抗拒心中对母亲的怀念,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时到,你终于可以不去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把你丢下。

《玛丽公主》 :这是一部会让你对弗罗伊德改观的电影!



如果你仔细看完《玛丽公主》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弗罗伊德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固执」。这部影片主要描述弗罗伊德与个案玛丽公主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很多画面流露出弗罗伊德的真感情,更多的对话会让你倒吸一口气。

「孩子们对我来说,一半是我自己,一半是枷锁。」──玛丽公主《玛丽公主》

「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那就是为人父母。」──弗罗伊德《玛丽公主》

有一天你会了解到,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你对父母的爱与恨,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当代的依恋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谈这个议题)。

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

自我心理学  人际精神分析 当代克莱恩学派

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


既然佛洛依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从克莱恩的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不论你的人生经验多复杂,生命中第一段人际关系一定是母亲。小时候我们对妈妈形成了两种印象“好妈妈”与“坏妈妈”,其实这两个妈妈也会住进我们的心里,所以你内在也有一个“好的”与“坏的”自己。

当你乖乖不哭、考试都考一百分的时候,妈妈鼓励你,这时候就是“好妈妈─好我”的连结;当你大哭大闹、破坏东西、抢兄弟姊妹玩具、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责骂你,这就是“坏妈妈─坏我”的连结。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坏妈妈─坏我”的经验,你也很容易“处罚自己”。藉由伤害自己去消除一些不可以被那个“内在妈妈”接受的部份,藉由让自己流血,切割掉不好的部份、不让它感染到你身上其他好的部份。

“有的人虽然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人。”──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

忧郁、上瘾症、自残、茧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等诸多问题,其实都与母亲的态度或相处模式有关──甚至,与你的伴侣选择有关。

《钢琴教师》:没有鬼、没有杀人魔,但堪称 是14部影片中最让人屏息战栗的电影!


《钢琴教师》描述一位将近 40岁的女钢琴老师 Erika与男学生 Klemmer的师生恋,整部片描述 Erika与母亲支配─服从的关系,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并将这样的关系,复制到她与学生 Klemmer的关系里。一幕幕的自我伤害,或是攻击别人、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 身份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却又难以让你放下,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


既然佛洛依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自讨苦吃?英国客体关系学者费尔贝恩可能会跟你说:“因为我们在感情里面索求的从来不是’爱’或’快乐’本身,而是寻求’客体’。这个客体可能会让你痛苦(负面安抚),但有安抚总比没有安抚好,所以我们会飞蛾扑火、把受虐当成愉快。”

《双面诱惑》:推荐给童年总是被忽略、总是活在别人期待下的你!



描述一个表现差强人意的戏剧系女孩约瑟芬,有一个身心障碍、需要照顾的妹妹,也因为这样母亲都把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忽略了约瑟芬其实也要被照顾、被在乎。约瑟芬透过伤害自己让母亲在乎,透过在现实生活中去扮演浪荡女“卡蜜儿”来获得导演对他的青睐、勾搭上一位隧道工程师。

其实,那些她对爱的渴求、对于被关注的期待、为了戏的牺牲与改变,都是因为她想要被看见、被珍惜。你心里,是否也有一个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


新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有时候你将一个人推开,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或相信他对你的好是“真的”


什么是疯狂?心理治疗真的有用吗?有用,例如,有个孩子在游戏治疗时一直攻击治疗师,治疗师只是跟他说“如果你选择继续攻击我,你就会选择停止游戏喔。”在攻击达到18次之后,孩子才终于停下来,静静坐在一个娃娃旁边(期间治疗师一直忍耐不走)。

因为孩子只知道用攻击的方式,来和世界互动。每次他只要攻击别人,别人都离开(并验证他的假设:你看吧!果然连你都会离开我。)可是治疗师这样的等待,反而让他失去控制感(怎么不灵了?)

只是,不是所有的治疗都会带来“改变”。因为改变本就是困难的,它意味着你必须放弃那些你所熟悉和拥有的一切──退一步来说,或许我们某种程度上都是有“有病”的、渴望改变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勇气,那这样的我们,又何德何能去“治疗”个案?

《女生向前走》:人格特性极具鲜明的一部!



“发疯并不是一时失常,或是咽下一个黑暗的秘密,而是你我的人格鲜明化。”──苏珊娜《女生向前走》

《女生向前走》的主角苏珊娜因为自伤、大量吞安眠药、和朋友的父亲发生关系被诊断出边缘性人格疾患送进精神病院,试图逃跑、目睹病友Daisy自杀、被病友背叛等等的过程。出院的那些病友不见得真正好了,留在病院里面的也不见得比外面的人糟糕,就象是长期住院、语言刻薄的Lisa所说的:“我有说错什么吗?我只是比外面的人诚实而已,不像他们一样虚伪!”

对她来说,她宁可选择虚伪但是情绪起伏较少的院外生活,也不愿意真实与残酷地与Lisa一起度过余生。

荣格心理分析治疗

我宁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


在许多学派都要我们去看见、辨识自己阴暗的一面之时,荣格要我们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纳的、抗拒的都“认”回来,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遇到自己讨厌,但又深爱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那些不愿意承认,却又百般渴望的自己。

很多人看见自己的伤痛之后都想要逃跑。但是我们真的可以逃走吗?有的人花一辈子去想尽办法逃跑,却还是同样活在他的循环当中,遇到类似的烂人、在差不多的地方跌倒。

荣格认为,这些你想逃走的部分,都是不想接纳的阴影、黑暗中的自我、不允许成为的“那个人”,但这其实都是主角的阴影。为了不变成这样的人,我们很努力地让自己戴上面具,不去碰触黑暗的那块。

《黑魔女:沉睡魔咒》:搞笑欢乐又寓意深长的动画片,合家适宜,大小朋友一起看!



所有的光明都是伴随黑暗而存在的。在《黑魔女:沉睡魔咒》中,史蒂芬为了王位夺走魔女梅菲瑟的翅膀,还娶了漂亮的公主、生下奥萝拉公主。梅菲瑟被背叛后由悲转恨,于是诅咒奥萝拉公主在16岁成年之时会陷入长眠,除非得到真爱之吻,不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唤醒她。没想到,魔女梅菲瑟却在最后显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

走过灰暗的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之后,荣格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全部的人”。就象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让你最恨的人,也曾经负载着很大的爱;而那些“曾经觉得已经跌到谷地无法再去爱的自己”,可能仍然有再爱、再拥抱的能力。

阿德勒心理治疗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2015上半年掀起阿德勒风潮,光是阿德勒的书就出了5本以上,不过,你真的了解阿德勒吗?你之所以会是现在的你,其实都是早期经验在你身上留下的“生活风格”,所以阿德勒要大家去想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3个记忆是什么?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么?小时候你跟谁最好?爸爸比较疼谁?妈妈又跟谁比较亲呢?


这些过去的经验形塑现在的你,你身边那些靠撒娇来获得别人帮助的人,或许是因为小时候他在家里面就是透过这种方式,来从父母身上讨爱的;那些厌恶跟别人太过亲近的人,或许是因为父母比较照顾弟妹,而训练成“独立”的技能所留下来的“副作用”;而你之所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饭你都吃很慢、或是在家里面总是被骂、被打,所以你习得了“察颜观色”的能力,免去皮肉之苦。

在人际关系中,所有不需要CD时间的自动化“技能”,都是你小时候学会的!

《心中的小星星》:给心里面住着一个不被看好又从不屈服的你!



《心中的小星星》描述八岁有学习障碍的伊翔,数学算一题好多遍都算不对,花了一整节课很努力地用“想象力”解数学才解出一题。调皮的他喝奶茶、走路甚至连罚站都可以和墙上的海报玩,和品学兼优的哥哥相较之下,他更显得“异常”。在家人老师的辱骂、转到高压的私立小学之下,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郁郁寡欢,直到美术老师尼康出现与鼓励,才让他渐渐找回自己。

与其被过去的悲伤、与父母的关系、与旧爱的纠葛绑住,阿德勒更相信我们不但要回顾过去,更展望未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陪伴与鼓励就更为重要,象是尼康与予伊翔的关系,就是一种对他的“接纳”。当你不再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评价,而是看见“自己的存在”本来就有意义,自信也会慢慢长出来。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活着的人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我们终将一死,如果每段关系、每件事情都不是永久的,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孤独是无所不在的,不论是谁的手臂紧拥、不论是谁用双唇温热你的寂寞、不论是谁的胸膛让你倚靠失落,你终将无法逃脱生命的牢笼。当寂寞找到了你,你终于要面对存在本身就是孤独的课题。

存在主义尝试去碰触上述自由、死亡、责任、意义、孤独等等“魔王级”的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威胁之后你会发现,活着本身就充满焦虑,而焦虑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其中,激起我们最大焦虑的就是,死亡。

《一路玩到挂》:笑中带泪,推荐给曾经失落、结束、告别一段关系的你!



《一路玩到挂》描述的是,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男人,为了梦想在死前完成他们“愿望清单”的过程。整部影片真的是让人又哭又笑,面临着老男人的执拗、心中过不去的结、个性迥异的相处方式,他们要怎么在生命的最后冒险看看那些即将来不及看的世界?又要如何去修复与重要的人的关系?

我们经常把死亡想得很遥远,转身才发现,原来它就在最近的“不要搔还不会痒的地方”。其实面对死亡,也就是面对生命意义的过程。当你愿意去想想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看见生命对你来说是什么,什么是你最重要、最在乎的东西。



电影,是穷人的心理治疗。一个心理师说,里面大量的隐喻与投射,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部分,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电影治疗在医院与学校被实践,电影提供不同的视听刺激与角色取替,如果从叙事「以故事引故事的观点」,有时候藉由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并想要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可以去看看这7部电影,了解心理学主流的技法。如果你觉得研究用户心理更有吸引力,那么工业心理与用户体验训练营,推荐给你!


工业心理与用户体验训练营,内容涵盖现代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理解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用户体验设计和评估、产生产品 原型、影响用户行为等,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用户心理和产品体验 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产品原型的产生过程。

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多阶段用户体验项目学术报告,采用访谈、检查方法和用户测试,以及构思、设计和原型方法, 从头开始设计产品,从而获得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用户心理研究和体验设计的经验,为 未来的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资料下载
暂无资料
热门推荐 /Popular recommenda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