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机理
  • 适合人群:高中生
  • 授课方式 :线下授课
项目系统地阐述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从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生境特征等方面阐明其特征特性,并结合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设计土壤修复试验,分析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课题介绍

项目简介


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包括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能超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通常其植株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是普通植物的100倍以上。1977年,Brooks等首先提出超积累植物的概念;1983年,Channey提出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思想。


超积累植物能吸收铬Cr、钴Co、镊Ni、铜Cu、铅Pb,可吸收量达1.0g/kg或以上;能吸收锰Mn、锌Zn,可吸收量达10.0g/kg或以上;能吸收镉Cd,可吸收量达100.0mg/kg或以上。通常,超级累植物地上部吸收的重金属量比根部吸收的量大,即转运悉数(地上部吸收量/根部吸收量)大于1.0;超积累植物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污染土壤中的含量,即富集悉数大于1.0;从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已发现的超积累植物有500多种,但70%以上为“镊”超积累植物。系统阐明这些超积累植物,特别是我国境内生长的超积累植物,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项目系统地阐述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从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生境特征等方面阐明其特征特性,并结合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设计土壤修复试验,分析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项目亮点/优势


名校教授团队领衔执教,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重点科研单位参与教学;
A+学科,热门专业、热点问题,顶级实验室条件;
成果导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同一导师团队指导“水土污染防治”“环境与资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等环境与资源类科研项目。



项目成果


提升创新潜质,获得创新潜质评估报告;
获得由教授签字的“学术之星”项目结业证书;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优秀学员可获得教授推荐信;
提升申请国内外大学的升学竞争力;
获得的优秀成果,可在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科创竞赛。




项目导师介绍


课程总规划师:徐教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术课题总规划师,主要从事水土资源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健康、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环境与资源领域的重要专家。已主持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SCI等论文4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奖4项,第一主著(编)专著12部,副主编1部。担任浙江省“五水共治”专家,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湖州市南太湖特聘专家。



内容设置


课题背景和意义:地球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及学科分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及修复等等


理论知识: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机理,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土壤修复植物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生境特征,等等;


实验技能:相关数据分析软件操作,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特征鉴别、种群结构分析,重金属污染样品采集、重金属含量检测、重金属污染修复机理解析,等等。


学术基础:科学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学术写作、学术展示等;


社会实践与调研:在浙江杭州、台州等重金属污染重发区调研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概况等。


项目成果:基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实验与科研技能,经过“资料查阅—社会调研—前期研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写作和成果展示”过程,完成“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机理”相关科研成果。




适合人群/申请条件


9~11年级,生物、化学基础好


报名流程

1)填写报名评估表;

2)资格审核或面试;

3)科研可行性建议(初步方案),包括课题方向、导师介绍、时间安排、项目报价;

4)确认初步方案并签订定金协议;

5)制订详细科研方案;

6)签署报名协议并支付全部费用;

7)获得预习资料并完成前期准备任务;

8)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开启课题研究。

资料下载
暂无资料
  • 课题展示
  • 课题评价
给该课程打分:
极佳
相关竞赛 /Relevant competition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