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本世纪初,太湖无锡区块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最终通过水生植物的生物治理措施,遏制了有害藻类,使湖泊从藻型水体转变为草型水体,蓝藻得到有效控制。大江、大河、河道、内陆水域中静谧生长的菹草、黑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使水体清澈,氮、磷等富营养化源头物质显著降低,难降解有机物被吸附或吸收,重金属被植株固定、区隔化或吸收,是饮用水源、备用饮用水源、景观河道、大江大河水质优化、优良的根本保障。荷花、梭鱼草、再力花、千屈菜、鸢尾、东方慈姑等挺水植物,既能净化水体水质,又能美化水体河岸景观,已广泛应用于“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的水质改善、净化和环境美化。凤眼莲、大薸等漂浮植物,可用于重污染区块的水质净化,能变废为宝。
项目系统地阐述水生植物,从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生境特征、净化功能等方面阐明其特征特性,并结合水体污染现状,设计修复试验,分析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富营养物质、难降解有机物质、有害藻类的降解、消纳和净化修复效果。
◆ 名校教授团队领衔执教,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重点科研单位参与教学;
◆ A+学科,热门专业、热点问题,顶级实验室条件;◆ 同一导师团队指导“水土污染防治”“环境与资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等环境与资源类科研项目。
◆ 提升创新潜质,获得创新潜质评估报告;
◆ 获得由教授签字的“学术之星”项目结业证书;◆ 获得的优秀成果,可在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科创竞赛。
课程总规划师:徐教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术课题总规划师,主要从事水土资源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健康、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环境与资源领域的重要专家。已主持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SCI等论文4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奖4项,第一主著(编)专著12部,副主编1部。担任浙江省“五水共治”专家,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湖州市南太湖特聘专家。
◆ 课题背景和意义:地球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及学科分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体污染及修复,等等;
◆ 理论知识: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水体污染、水体修复机理,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蓝藻污染控制技术、富营养化污染修复效果,水生修复植物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生境特征、作用机理,等等;◆ 社会实践与调研:在杭州等水体污染区块调研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以及重金属、蓝藻、富营养化水体污染修复植物概况等。
* 项目成果:基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实验与科研技能,经过“资料查阅—社会调研—前期研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写作和成果展示”过程,完成“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机理”相关科研成果。
9~11年级,生物、化学基础好